• 加载中...
  • 加入收藏
手机版 扫一扫
福建高校

走进世界的厦大人打造属于厦大的“世界级名片”

时间:2016年05月20日 信息来源:厦门大学 点击: 加入收藏 】【 字体:


“小舢板”到全球级

从左起为“海洋一号”、“海洋二号”、“嘉庚号”。

在厦大的建校历程中,海洋学起步很早。1921年,校主陈嘉庚建立厦门大学。1923年,厦大海洋生物科学研究起步,即有论文见诸世界顶级科学期刊。1946年,厦大设立中国第一个海洋学系。

对于海洋科学家来说,科考船就是他们的实验室。20世纪80年代,厦大人用的科考船,是艘18米长,不足20吨的木质调查船,它叫海洋一号,只能在厦门港湾内做些基本的样品采集。

1988年,当时就读厦门大学的王海黎,接触到的就是这艘海洋一号。随后读完博士出国的他,在美国见到了现代化科考船。他说,那种震撼,真的是非常深刻,当时就期盼着要是中国也有这样的科考船该有多好。

厦门大学海洋学科的发展已近一个世纪,但从来没有一艘船可以走向深海。

2005年,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。提出“应筹建一艘全新的、符合国际标准的、用于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调查船”2010年初,王海黎应邀回到母校,担任科考船项目的技术总负责人。


从未有过的经验

建造过程中的“嘉庚号”。

“造一艘什么样的船,怎么造这艘船?”这是摆在厦大海洋人面前的第一个问题。厦大过去没有这方面的经验,全国高校除了中国海洋大学也没有建造过类似吨位的船。经过反复调研论证,建造一艘3000吨级的现代化科考船的计划逐步明晰,并最终确定采用国外初步设计、国内转化详细设计的方式。国外设计公司先做整体的方案与合同设计,由厦大交给国内设计公司进行详细设计,这个阶段国外设计公司也一同审核。详设完成后,由厦大交给造船公司,而这时两家设计公司的技术责任仍未“脱钩”。在这个设计责任的交互演替中,将最初的设计理念一贯而终。作为船东的厦大,逐渐摸索出一套独一无二的项目合作与工程实施模式。

“我们将在升降鳍板上预留采水口,让化学家在船体走航的时候,就能把非常洁净的、连海水中超痕量铁都未受任何沾污的海水,泵吸到实验室里面来供现场测定,这个在全世界都没有实现过。”轮机长熊全银自豪地说。这艘以“嘉庚号”命名的科考船,其设计水平可比肩世界同级别科考船。“我们的船开过去,鱼群都不会被吓走。”科考船建设项目经理陈堃笑着说。“安静”这个听起来很简单的需求,背后却需要许多技术的支持。连造船方都说,有些设计还真是头一次见,施工起来,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。“希望在我们船上多做些国内第一。”这句话的背后是造船人们的好多个不眠之夜。

2015年3月,科考船开工建造。经费也同步筹措中。同年11月,在厦大思源谷,有一场特殊的义卖。厦大幼儿园的孩子们,在家长的陪同下,带来了精心准备的义卖小物品:皮皮小朋友自己画的画,玥玥小朋友的小玩具,臻胜妈妈做的小点心……。这个义卖活动所得款项都将捐给海洋科考船。款项虽不多,但却是来自下一代的厦大人。在厦门大学海洋科考船的网站上,有一份即时滚动的捐赠名录。虽然这些只是建造科考船经费中的一小部分,但每一笔款项都代表着一份关注和海洋情怀。筹措经费建造科考船的过程,也是厦大人再次凝聚的过程。

“下水”只是个开始

“嘉庚号”的设计图与下水后的“嘉庚号”。

2016年5月8日,陈嘉庚先生的四儿媳,“嘉庚号”的教母吴美英女士,用力将手中的香槟酒掷向新船的船头。瓶子绽开,酒香四溢。彩色礼花飞舞满天,“头戴”大红灯笼的“嘉庚号”,开始移动,缓缓驶入珠江水中,溅起两旁浪花。仿佛新生的美人鱼儿,跃入本来就属于它的大海。

95年前,嘉庚先生从南洋回到厦门,创办厦门大学。95年后,厦门大学建造了“嘉庚号”,它将依托马来西亚分校和中国-东盟海洋学院,成为推动海洋科学研究、教育以及科技交流的“海上厦大”。这是文化的传承,也是使命的召唤。

现场所有的人们都在欢呼拍照,记录下这激动人心的一刻。

人群中的朱崇实校长,一直静静地看着,望着,一动不动。远处,那艘巨轮缓缓驶入江中。

这让人想起之前看到海洋人写的一段话:

“当你真正坐上一艘驶向开阔海域的科考船,在甲板上观测记录风向风速、水色水温,在实验室里做实验、分析、计算,甚至是一天24小时连轴转地定时采样……那时,你可以自豪地说:我看过晨曦微露下的粼粼海面,也看过星辰满天时的大海夜色;在黑暗中清晰地听见海水拍打船底的声音,在蓝天下感受‘天地有大美而不言’的沉静。就是这种时候,最能看到一个人的内心。”

科学源于好奇,而海洋永远是那么充满奥妙。

希望,因为有了这艘科考船,厦大人能够离海洋的奥秘更近些。

希望,因为这些人的努力,厦大能够离“阐扬世界文化”更近些。

(宣传部   黄伟彬)


上一篇:我校管理学院与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
下一篇:张彦书记在校办支部讲授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专题党课
(作者:佚名 编辑:厦门大学)

我有话说

新文章

门文章